新聞資訊
NEWS
紅棗圈室內上部隔熱層用葦箔或席作天花板,其上鋪15-0厘米厚的鋸末或谷糠;門口懸掛草簾或棉布簾。若起脊瓦房,應用谷麥秸稈將椽眼塞嚴。升溫系統包括爐灶、煙火道、火炕管道、煙筒、排氣筒等。與門相對一端地平線以下修爐灶,爐膛呈橢圓形,長80厘米、中腰寬50厘米、高45厘米、寬0厘米,出口寬4厘米;爐底鋪鑄鐵爐條間隙厘米,前后之差1厘米;灰門高80厘米,寬50厘米煙火道通過烘房內兩側的火炕管道,通向房的另一端,由側墻上的回壟火道折向返到爐灶一端的山墻中部煙囪?;鸬谰酄t灶出口1.5米的一段,用細土墊成漸次的緩坡,兩端高差13厘米,尾部內高1厘米與側墻角的回壟火道連接。
回壟火道挖筑于側墻內部,內寬0厘米、高4厘米,用土坯或磚封口,與火炕接的一端,底部距炕面30厘米,并在連接拐角處下挖0-30厘米的下煙道,以利煙氣擴散前行。與煙囪連接處,底部距炕面70-80厘米,全長高差40-50厘米?;鹂还艿琅c爐頂相連,坑面糊泥,距灶頂近處稍厚,紅棗圈遠處漸次減薄使炕面散熱均勻。為減緩煙火運行,充分利用熱量,炕面下的火道用土坯(胡基)呈雁翅形交錯排列,便于煙火曲折回轉到火道各處。煙筒(煙囪)為雙管連體結構,高4.5米,從進煙口算起,地面外露3.5米,地面以下0.6米,進煙口下0.4米。中間有一道自下而上的隔墻,形成兩個互不相通的隱形煙囪管道。每個管道內徑自下而上分成3段:段高1.5米,內徑37×37厘米;第段高1.5米,內徑4×4厘米;第3段高1.5厘米,內徑18×18厘米。煙囪靠墻一面,以墻作為煙囪壁通風排潮系統包括進氣(風)口和排氣口兩部分。
進氣(風)口設在兩側墻的基部,紅棗圈距炕面10厘米,每隔1米設置對,共設3對,兩側對稱排列。每個進氣口內徑為0×15厘米,外口向傾斜擴大6厘米呈內小外大向上翹起的喇叭形烘房頂部設排氣筒個,底口40×40厘米,上口30×30厘米,筒身高出屋脊0.8-1.米頂部設防雨罩。底口設能向下開關的活頁門扇,控制氣流進風口和排氣口總面積相當于烘房每立方米容積的0.01-0.015(平方米),其中進風口占/5,排氣口占3/5.裝載系統烘房內兩側的火炕面上各放一排木制或三角鐵烤架,架寬1米,架長.5-.8米,6-8層,底層距炕面5厘米,其余各層間距15-0厘米。烘盤長1米、寬0.5米高10厘米,四周用木板制成,底部用竹子或細鐵絲編成3厘米見方的網眼,以利透氣排潮。